圖1中,第三項次的紀錄,實際上我是先搭乘週六台東往枋寮的普快列車,之後在枋寮站轉乘自強號至屏東站。系統卻誤將票價計為全程自強號的費用(客服承認,應該用圖2的第3點計價卻使用第2點、圖3為兩種的試算結果)。
事後因一卡通三天後才能查帳的限制,打去客服竟表示不能處理,系統查不到轉乘,要求客人在出站當下發現問題?為何系統錯誤是消費者承擔?
延伸思考:
將整個流程整理成圖4、5,就能了解吃虧的地方,回過頭再次檢視,假設出系統的計費方式
將整個流程整理成圖4、5,就能了解吃虧的地方,回過頭再次檢視,假設出系統的計費方式
1.出站後,找到最近的班次,回朔出能夠通往起站的班次。
2.這裡有兩種可能:(註1)
A.有直達班次,且不論在進站後的等車時間。
B.無直達班次,則從轉乘班次找的最接近的車次,並以轉乘站為新的終點,回到 1. 直到找到起站的路線組合。
A.有直達班次,且不論在進站後的等車時間。
B.無直達班次,則從轉乘班次找的最接近的車次,並以轉乘站為新的終點,回到 1. 直到找到起站的路線組合。
3.依照所推定的班次對應其車種,得出計費方式。
註1:倘若A.B.皆有可能,則自動選出"最高計費"的選擇。
也就是說,反過來利用,同樣的起迄站,有快車和慢車,倘若快車到站時間早於慢車,只要在較早發車的班次前進站,並在搭乘快車後於車站等待至慢車進站(約小於10分鐘 ~ 1小時,依里程數而增加),則出站的判定費率就會是慢車的計費。
而這次的吃虧情形,解除的方式是,在轉乘站刷出再刷進,後段不但小於70公里能得到折扣,還能視為區間車計費。